查看原文
其他

​这样的讲述方式,相信您也喜欢

追梦教师袁建国 追梦教师袁建国 2024-03-18


这样的讲述方式,相信您也喜欢

——读《道德经说什么》随想(1)

春节之后读了几本书,但大多因味同嚼蜡而放弃。2月7日,翻开韩鹏杰老师的《道德经说什么》,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真的好喜欢这样的“讲述”方式。
韩鹏杰老师,是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MBA特聘教授,主讲哲学。他曾带领西交辩论队荣获1998年首届全国大专辩论赛冠军和1999年第四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培养出包括路一鸣、郭宇宽等在内的一大批杰出的华语辩手,是华语辩论界最优秀的教练之一。他文、史、哲皆通,并具备自然科学基础,课上得“倍儿棒”,学生称上他的课"如同眼前展开了一幅华美的画卷,引人入胜"。
——难怪他的学生称赞他:如果能够多一个人看到这本书,或者听到他的讲座,就会有一个人变得更中国,更智慧。
确实,韩教授精研数十年,以魏晋时期天才学者王弼注解本《道德经》为依据,以独有的"以经解经"特色,用幽默风趣的讲解方式,带给了我们一个立体的《道德经》。
两天的时间,我反复阅读了“序章”部分,真是爱不释手。
从“序章”部分来看,这本书有这样几个吸引人的地方:
一是广征博引。
这本书其实就是韩教授的讲座实录。讲座中,韩教授广征博引,许多古今中外的经典案例,他信手拈来,用得恰到好处,富有感染力、穿透力和吸引力。
比如在讲述“为什么要选《道德经》来作为首先给大家解读的经典”时,韩教授讲了两个原因:国际视野、为往圣继绝学。
在讲解第二个理由时,韩教授列举了很多经典案例:
(1)冯友兰先生总结的“横渠四句”:
陕西眉县横渠镇是张载的故乡。张载是北宋思想家、教育家,是理学创始人之一。
所谓“横渠四句”即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宋明理学三大派:
一派是闽学,指朱熹的学说,他在福建一带讲闽学;
一派是洛学,指程颢程颐二兄弟在洛阳一带讲洛学;
一派是关学,指张载在西安(关中)讲学。
(3)马一浮教授:
马一浮教授是浙江大学在抗战时期迁校走到江西时请的一位国学大师,这位教授相当了得,现在浙江大学的校歌歌词就是出自他手。
马教授给浙江大学师生开坛讲的第一堂课就是“横渠四句”,他认为这四句话才是真正的大学问,比西方那些学问加到一块,分量还重。
(4)冯从吾先生:
冯从吾先生是长安人,明代关学的代表人物。他把古往今来的大学问概括为108个字:
千讲万讲,不过要大家做好人、存好心、行好事,三句尽之矣。因录旧对一联: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二是驾轻就熟。
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名人大咖解读过《道德经》,但怎样解读才能抓住重点,易于理解呢?韩教授抓住了“其人”“其书”“其道”三点来展开,驾轻就熟,条分缕析,既抓住了核心,又思路清晰。
要读懂一本书,就必须了解这本书的作者。老子何许人也?他有什么职业背景?为什么写这部书?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本书?这些问题弄懂了,就等于掌握了打开这本书的一把金钥匙。
依据《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记述,老子是一个守藏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档案馆馆长、天文台台长。仅凭这个位置,他掌管了天下的所有图书和国家档案,不仅可以博览群书,而且还可以用档案对历代史实进行考证,因此,他不仅知识渊博,而且见多识广,富有智慧。所以许多朝廷大员,包括各诸侯国有头有脸的人物,遇到问题都会通过各种途径向他请教。——其实老子的这本书,正是老子在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时的“答案”。
仅就这一点来说,就注定了这本书在中国众多经典里,成为“众经之王”。
三是论证有力。
很多专家解读《道德经》,正史野史传说一齐上,把一本《道德经》弄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韩教授不是这样,他所依据的完全是正史,比如司马迁的《史记》。
他的分析既高屋建瓴,鞭辟入里,又联系生活,通俗易懂。
比如讲“道”,他说“道”并不玄妙,但“道”是高的,把它解读出来就落下乘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我的语言不足以表达我的思想和情感”,正如刘禹锡的两句诗:长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他对“这本书是写给什么人看的”这个问题分析得十分透彻。他认为这本书主要是针对三类人。第一类人是“士”,第二类是“王”(地方行政长官或部门负责人),第三类是“圣”。
他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讲了自己学校两个捣蛋小孩的案例——他运用《道德经》上的“道”,在很短的时间,成功地与两个孩子建立起了融洽的关系。
四是寻字入理。
韩教授对多个汉字进行了字理分析,令人信服。
比如“德”字。
德——双立人,我们一起走在道上。原来咱们文字里有这个偏旁,是多人行走的偏旁。后来这个偏旁衍化为走之旁和双立人,但意思还在。我们一起走在道上。下面是个十字,遇到十字路口的时候怎么办?这可面临着选择了,面临岔路,面临歧路了。十下边是个什么字?这不是四,这是目。眼睛要盯着前边的道,所以叫“横波目”。眼睛要盯着前边的道,大家同心同德,一心遵循那个道。
比如“士”字。
上面是个“十”,下面是个“一”——十个人里边选出来一个,领导大家管理大家服务大家。这个士的写法,把自己要放在最后的位置,这是《道德经》里非常强调的。
比如“王”字。
不要以为在“士”上边加一横就是“王”。“王”一定要这样写:上面是个“干事”的“干”,把自己放在下面。这就是本书里最强调的“善用人者为下”。
比如“圣”字。
“圣”的繁体字,是“王”上边再加个并列的“耳”和“口”字。耳,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口,说话温暖有领导力——这就是《道德经》里边讲的圣人,也就是好的“王”,就是“圣”。
——多么精辟的解析呀!
朋友们,韩教授这样的表述方式,您喜欢吗?
===========================
知识卡片:
1.南怀瑾先生有个比喻:儒家就像粮店,那是生活的必需品;佛家就像百货店,琳琅满目,进去逛一逛,不买东西也有收获;道家像药店,有病的时候有问题的时候那就要找到《道德经》了。
2.在众多《道德经》注解书中,大家公认的经典只有两本,一本是河上公的本子,叫“河本”,一本是魏晋南北朝天才青年学者王弼的本子,叫“王本”。
3.2016年“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张岂之说,如果在中华文化里找到一个最核心的概念,那么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道”。
4.老子的道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天道,一层是人道。
5.王弼:德者,得也。
6.白岩松说:古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四分之一《道德经》便可治天下。
7.儒家讲的圣人是你品德高修养高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道家讲的“圣”就是通达事理的领导,通达事理的王就是圣。
喜欢这本书,就点击看看吧!全网最低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